六角堂➜本能寺➜南禪寺➜永觀堂➜二條城➜神泉苑
➢關於京都的神社
日本是個號稱有八百萬神祇居住的國家,從天照大神開始,包含萬物皆有靈性,都可以被奉為神祇。
而京都做為一個千年古都,神社、寺廟何其多,每隔三、五公尺就一間神社。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京都是全日本寺廟最多的地方,其實不然,日本以新潟縣的神社最多,愛知縣的寺院最多,那為什麼會有一種京都寺廟很多的錯覺??
我想這與京都千年來都做為日本的首都(行政中心)有關。
自平安時期以來,歷朝歷代因為各種的政治因素及宗教信仰的關係而大興土木,使得京都寺廟的地位大幅提升,這些由大人物、政治人物所興建的寺廟、神社,自然「知名度」、「豪華度」也大幅提升。(是要比誰蓋的豪華又大氣就是了?!!)
大人物們比拼誰蓋的豪華,而一般庶民則只在乎「平安」、「健康」、「愛情」、「財運」,尤其早期的日本一直處於疾病及戰亂中,庶民對於信仰的依賴就更深了,信仰的人多了,神社自然也多了。
經由千年的人文薈萃及歷史薰陶,神社寺院才是京都的精髓所在,希望這次藉由禪寺巡禮,讓我能更深入瞭解這座千年古都。
▍六角堂
(圖/六角堂官網。六角堂平面圖)
六角堂的正式名稱是頂法寺,因為本堂為正六角形,所以通稱為六角堂,傳說聖德太子於587年時為了建造四天王寺所用的木材,來到當時這個地方後發現了泉水,並在當晚神靈托夢指示要他蓋一座六角形的佛堂以安置觀音像,於是才有了這座六角堂,可說是京都歷史相當悠久的寺院之一。
早期為了方便早晚到觀音像前供花,於是在靠近本堂的水池邊蓋了一間坊,後來演變為日本花道─池坊流的發源地。
在寺院境內有一塊六角形石頭被稱之為臍石,傳說於793年遷都至京都之時,六角堂就位於道路的正中央,當時的天皇祈願遷移六角堂,將六角堂遷移了五丈(15m)的距離,那時殘留的礎石流傳至今。另一個關於六角石的傳言為這塊石頭的位置剛好位於平安京的中心點,於是才被稱之為臍石。
延伸閱讀:
☞ 日本花道─池坊流
池坊(いけのぼう)是日本的華道家元。插花的根源。歷史最久、擁有最多的會員數。
池坊之名源自聖德太子的沐浴之池,原本是京都頂法寺(通稱六角堂)的塔頭中的本坊,代々負責經營・管理頂法寺本堂六角堂。
有一部電影「花戰」講述的就是池坊流的故事。
一入內便被隨風搖曳的六角柳給吸引住了,柳枝上綁了祈願的紙籤,隨風飄揚,看能不能隨風把願望送去佛祖那兒~~!!! (顆顆)
六角堂。
本堂供奉如意輪觀音(秘佛)。
如意輪觀音(梵語:चिन्तामणिचक्र)全稱如意寶輪王觀世音菩薩。又稱大梵深遠觀音、如意輪菩薩、如意寶輪王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等等不同形像,以六臂像最普及,此菩薩遍傳錫蘭、爪哇、日本等地。中國敦煌亦有六臂菩薩之像。
➢肚臍石
穿過大門後的右前方地下就能發現一顆中央挖了洞六角形狀的石頭,這顆石頭以前為京都正中心的代表,又被稱作京都的肚臍。
➢結緣六角柳樹
日本歷史上的嵯峨天皇的王妃就是在六角堂的柳樹下結緣,也開始了只要向六角堂境內的柳樹許願就能獲得良緣的傳說。
柳樹青蔥茂密,垂下的柳枝更彎腰碰地,繫上祈願的紙籤,就能儘早覓得良緣。
➢十六羅漢
16的數量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倍數,每尊羅漢都是溫和笑顏,聽說只要誠心祭拜就能得到善報喔。
背後的棚架是六角堂的御幸櫻,不過可能是我們太晚到了,櫻花早已凋謝。
雖然看不到御幸櫻,但本堂旁的櫻花樹開的正茂。
➢親鸞堂
親鸞(しんらん,1173年-1263年),日本鎌倉時代初期僧侶。曾名范宴、綽空、善信、愚禿親鸞。諡號「見真大師」。
建仁元年(1201年春天),29歲的親鸞離開比叡山,他繞道至六角堂頂法寺(京都市中京區) 禮拜聖德太子,於此閉關百日。
閉關中親鸞在半夢半醒間和聖德太子所化身的救世觀音相見。
救世觀音如此對親鸞說:
「行者宿報設女犯。我成玉女身被犯。一生之間能莊嚴。臨終引導生極樂」
意思就是如果你宿命就是要犯女色戒的話,那我就化身為女性讓你侵犯吧。
用這樣的方式莊嚴你的人生,臨終的時候我會引導你到極樂世界去。
如果只有守戒不犯女色可以成佛的話,那所謂的佛法不就只是那一小群和尚在獨佔,一般所謂的平民大眾根本就只能一生在六道間輪迴痛苦。
面對這樣的矛盾,救世觀音給了親鸞這樣的答案。於是親鸞離開了比叡山,前往師事淨土信仰的高僧法然,投身彌陀淨土信仰。
(文/維基百科)
➢唐崎社
在六角堂的東南方有座唐崎神社,是六角堂的鎮守神社,御祭神為唐崎明神。
➢石不動
不動明王(梵語:अचलनाथ acalanātha)為大日如來的化身,能降妖除魔,以忿怒身的形態出現,具有強大的法力,在六角堂境內有一座石刻的不動明王雕像,用來鎮守四方。
在石不動旁邊,還有另一尊木雕的不動明王。
地藏王:境內供奉許多地藏,數量之多又被合稱地藏山。
➢WEST18
1996年落成的WEST18大樓內有座落地玻璃觀景電梯,可以將六角堂最特殊的六角屋簷一覽無遺喔~!!大樓的命名來自六角堂為西國三十三所的第十八番札所。
為了拍這張照片,我們走進大樓內,本來想找「玻璃觀景電梯」,但偏偏它只通到五樓!!
(我是不知道景觀電梯是不是有開放時段,總之電梯按鈕只能到五樓,但是………我人都來了,怎能不從高處觀看六角堂最特殊的六角屋簷!!!! 於是只有從一旁的普通電梯上去,直達最高樓層。)
總之,在某一樓走廊的窗戶外拍到了這張照片,真的。。。。很不容易,一旁感覺是別人的辦公室?還是詢問所之類的,總之很怕被趕下樓阿~!!!!
迅速拍完,馬上下樓。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場景之一※
(圖/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
六角堂也是名偵探柯南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場景之一,其實在這部劇場版中,有許多以京都為主的場景,很幸運的大多數的場景我們都有去過,所以在看電影時格外有種熟悉感。
「迷宮的十字路」
小五郎應京都寺院的邀請,前往京都調查寺內八年前藥師如來佛像盜竊事件。寺院早前得到佛像下落的線索,是一件有不同圖案的圖畫,提供給小五郎,以便儘快尋回佛像。
同時間,東京、大阪和京都發生殺人事件,三個城市的警方調查後,發現事件中的死者都是盜賊團「源氏螢」的成員,毎人都有一個代名,以《義經》內的傳統人物命名。服部亦因此事,前往京都調查殺人事件的真相。
期間遇上柯南,兩人一起調查兩宗事件,發現兩宗事件都有共同點,有助解開八年前佛像盜竊事件。在調查期間亦發生殺人案,服部因此而受襲,和葉亦因查找施襲者線索而被人挾持。
(文/維基百科)
另外還有一些超級柯南迷,親訪京都的每一個景點,並對照電影的場景一一拍攝出來,讓我深感佩服阿~!!!!
柯南迷延伸閱讀:
☞ 【心得】跟著柯南遊京都!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實景探勘全紀錄!
※時間:6:00-17:00
※料金:無料
〒 京都市中京区六角通東洞院西入堂之前町
☎ 075-221-2686
▍交通:京都市営地下鉄「烏丸御池」駅5番出口 徒歩3分
阪急京都線「烏丸」駅21番出口 徒歩5分
▍本能寺
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的本能寺是一所佛教寺院,教派是法華宗本門流,本尊是日蓮曼陀羅本尊。
目前建於京都河原町通的「大本山本能寺」,自1415年首建以來,經歷多次焚毀和重建,現在的本堂是在西元1864年「蛤御門之變」之後於1928年再建的。本能寺是為弘揚日蓮大聖人所宣揚的「法華宗」所建立的寺廟,信奉「南無妙法蓮華經」。
原本名為「本應寺」,從1433年開始改稱為「本能寺」至今。
而本能寺會在日本歷史舞台上這麼知名也是源自於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當時明智光秀兵變殺害了其主君織田信長、織田信忠父子,並火燒本能寺。
➢本能寺解地圖。新舊本能寺
(圖/google)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本能寺是後來遷移過的,不過既然要追探歷史,當然要連舊遺蹟址一起找嘍~!!
石碑上面寫著「此附近本能寺址」。
本能寺遺跡離現今的本能寺有好長一段距離,京都的小巷弄又多,實在是不好找。
在舊址遺跡旁的大樓內,有新舊本能寺拆遷說明。
地圖上的標示分別為:
❶ 本能寺跡。
❷ 空也堂。
❸ 螳螂山。
❹ 野口家住宅。
❺ 柳之水。
既然一開始就說要解地圖,所以我們就真的按照地圖把舊本能寺的範圍繞了一圈。
(嗯~~真的很像神經病耶!!!)
原本舊本能寺的區域,現今早已變成住家、商辦,經過400多年的歷史演變,早已事物全非。
➢ 本能寺。新址
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的本能寺是一所佛教寺院,教派是法華宗本門流,本尊是日蓮曼陀羅本尊。
目前建於京都河原町通的「大本山本能寺」,自1415年首建以來,經歷多次焚毀和重建,現在的本堂是在西元1864年「蛤御門之變」之後於1928年再建的。本能寺是為弘揚日蓮大聖人所宣揚的「法華宗」所建立的寺廟,信奉「南無妙法蓮華經」。
原本名為「本應寺」,從1433年開始改稱為「本能寺」至今。
(圖/本能寺官網/本能寺境內圖)
➢本堂
本堂是由工學博士天沼俊一先生所設計,聚集了室町時代建築特色的木造建築,為7間7面單層入母屋造本瓦葺,總面積為178坪的大型木造建築。
本堂內部相當金碧輝煌,堂內相當清幽,還聞到淡淡的禢禢米香,非常適合打坐清修。
不過也由於太過安靜,我看到有其他旅客(應該是日本人喔~!!) 在這睡著了。
是有這麼累??? (= ̄ω ̄=)
兩側的院落我們都沒進去,(其實跟本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對外開放,也沒有其他觀光客進出)。
熟知日本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本能寺會有名是因為織田信長,1582年5月日本歷史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明智光秀背叛了主公「織田信長」,在他大喊了一聲「敵人就在本能寺!」(原文「敵は本能寺にあり!」,便起兵謀反並討伐信長。
隨後,本能寺失火,最後織田信長的遺體也跟著失蹤,至此,下落不明。
一直到現今,關於織田信長當時的生死之謎仍未解開,不過確有很多小說、電影以此為藍本展開一連串的故事想像。像信長協奏曲、本能寺大飯店等都改編的不錯。
▍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背叛織田信長的地方
(錦繪 本能寺燒討之圖)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幾乎奪取了以京都為中心的近畿全境,而武田勝賴的勢力也在這一年被織田和德川的聯軍所滅亡。
此時,織田信長眼中的大敵,僅剩下中國地區的毛利氏、關東地區的北條氏以及北陸地區的上杉氏而已。
負責進攻中國地方的羽柴秀吉攻下了毛利氏的鳥取城,這對毛利氏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而在消滅武田氏之後,織田信長以瀧川一益為統帥,聯合德川氏開始了對北條氏的進攻。
另外,上杉氏在上杉謙信死後,發生了為爭奪繼承權的御館之亂,由其養子上杉景勝掌權,本來強盛的勢力也已大幅削弱,加上負責北陸地方戰事的柴田勝家猛烈進攻,上杉勢力已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四國方面,信長派出重臣丹羽長秀和三子織田信孝準備渡海平定四國的長宗我部氏。
織田信長以安土城為據點,統率著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瀧川一益等家臣,結束戰國時代和統一日本的目標即將達成。
5月15日到17日之間,明智光秀負責招待長年與武田勝賴交戰的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召喚德川家康到安土城晉見,據說當時由於光秀辦事疏忽,被解除了招待負責人職務。
羽柴秀吉傳來求援的消息在15日抵達,織田信長於17日命令光秀返回其屬地坂本城並準備出戰。
5月26日,光秀領軍來到丹波龜山城,做好了出戰的準備。28、29日,他參拜了愛宕神社,在與文人雅士舉辦的和歌會上,發表了內容耐人尋味的和歌「今日時節,細雨紛飛五月天」(原文「時は今、雨が下しる、五月哉」)。
由於在日文中,「時」的發音(toki)近似明智家的祖名「土歧」,「雨が下しる」一句也可解讀為「拿下天下」雙關語,故後世對光秀這首和歌的言外之意有諸多揣測。
另一方面,5月29日織田信長為了支援秀吉,帶領了百餘人的年輕侍衛從安土城出發,進駐京都的本能寺,計劃在此處集結部隊。同時,嫡子織田信忠駐紮在妙覺寺。6月1日,信長在本能寺舉行茶會。
當天下午,光秀率領13,000餘士兵從丹波龜山城出發,號稱「接受信長公的檢閱」,向京都移動。次日凌晨,在橫渡桂川的時候,光秀向全軍大喊「敵人就在本能寺!」(原文「敵は本能寺にあり!」),起兵謀反並討伐信長。
翌日早晨,明智軍完全包圍了本能寺。
在廣為流傳的傳說中,聽到兵器聲響的信長,一開始以為是衛兵武士的醉酒吵鬧,結果近侍森蘭丸打探報告:「好像是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大人發動了叛亂!」信長遠望見敵軍打出水色桔梗家紋的旗幟,冷冷說道:「沒有辦法。」(原文:「是非も無し」,另有一解釋認為是指「現在不是深究原因的時候」),便喚侍從取長槍出外迎敵。
然而敵軍人多勢眾,信長也在亂軍中負傷,侍衛忙喚信長逃脫。
信長以大勢不妙為由,不肯離去,於是回到殿內自盡(死法不明,因是武士,通說切腹)。
當時身在距本能寺約200公尺教堂內的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也曾記錄下目擊信長從側門親自以弓箭射殺明智士兵、指揮小姓持槍拒敵與負傷後退入寺中的過程,不過由於在本能寺被襲擊的信長一行人幾乎沒有生還者,因此一些流傳甚廣的細節的真偽實際上難以求證。
根據信長家臣太田牛一著作的《信長公記》,混戰時寺內發生火災,而本能寺地下儲存的大量火藥(本能寺僧侶在赴種子島傳教時接觸了來自歐洲的鐵炮,之後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鐵炮推廣的重心之一,故設有存放火藥的倉庫)更進一步助長了火勢,信長的屍體隨灰燼下落不明。
接到明智謀反的消息,身旁只有武士數百人的織田信忠認為「謀這等大逆的賊黨,必已把守了各個重要路口,一旦途中遭遇必定不妙,還是不要徒勞移動。」遂否決了近臣逃到安土城興兵討伐明智的建議(事實上光秀並沒有如此謹慎),匆忙逃離妙覺寺,和當時京都行政長官村井貞勝一起逃到誠仁親王居住的二條御所,明智在誠仁親王離開二條御所後便開始發起進攻,奮戰了兩個多小時後的信忠和五弟織田勝長最後因寡不敵眾而被迫自殺,信忠得年二十六歲。 (文/維基百科)
由於雙方兵力懸殊,最終織田信長戰敗,信長的近侍及整個織田家幾乎全軍覆沒,日本的歷史從此改寫。
後來羽柴秀吉在擊敗明智光秀、重建本能寺之後,也在寺內建了「信長公廟」祭拜信長,當時的殉難者也一併葬在此地。
➢信長公廟
本能寺之變後,織田家戰敗,當時所有死亡的近侍與家臣都埋葬在此。
現在所看到的信長公廟,是由織田信長的三兒子信孝公所建。
織田信長之墓。
本能寺之變戰歿者合祀墓。
本能寺戰死及自殺的武將
▶織田信長
▶森成利 (森蘭丸) -森可成三男
▶森長隆 (森坊丸) -森可成四男
▶森長氏 (森力丸) -森可成五男
▶伴正林
▶一雲斎針阿彌
▶湯淺直宗
▶松野一忠
▶小倉松壽
本能寺之變後,原先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死了,統一大業又產生了變數,再經歷了幾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後,最後由德川家康統一日本,開創長達250年的江戶幕府(德川幕府),結束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
時間輾轉過了400年,本能寺依然存在,寺前的櫻花綻放的如此美麗,在這個平和的年代,很難去想像這裡曾經歷過這麼浩大的戰役,也難以想像戰國時期打打殺殺民不聊生的日子,只能說,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真好!!!
延伸閱讀:
※時間:6:00~17:00 / 大寶殿宝物館:9:00~17:00
※料金:本能寺 無料 / 大寶殿宝物館:¥500-
〒 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御池下ル下本能寺前町522
☎ 075-231-5335
▍交通:地下鉄東西線「市役所前駅」下車
JR京都駅 地下鉄烏丸線「烏丸御池駅」換東西線轉京都巴士「市役所前駅」下車
京都巴士「河原町三条停」下車
京阪電車「三条駅」下車 徒歩5分
阪急電車「河原町駅」下車 徒歩10分
▍南禪寺
南禪寺是臨濟宗南禪寺派的總本山(總寺),正式名稱為瑞龍山大平興國南禪禪寺,山號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禪禪寺是寺號,正尊釋迦如來。
開基(日本禪教對創辦者的稱呼)為龜山法皇,龜山法皇將建於日本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的母親的別宮於1291年(日本正應4年)改建為寺院,請來無關普門擔任開山(日本禪教對第1代住持的稱呼),因為是由天皇創立因此南禪寺成為了日本第1座詔敕禪寺。
傳說,當時禪林寺經常夜裡出現妖怪困擾著龜山法皇及隨從的官員,經過無關普門率領子弟在禪林寺打坐,妖怪便逃走消失,因此龜山法皇邀請無關普門擔任開山。
南禪寺受到歷代朝廷以及足利氏、豐臣氏、德川氏各豪門家族的庇護,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第270代住持以心崇傳取得江戶幕府的信任,掌管全日本寺廟及神社的所有政策,於1615年(日本元和1年)上任僧錄司。
通過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 「勅使門」後,一條筆直寬廣的林蔭大道直通南禪寺最有名的「三門」,三門高約 22公尺,別名 「天下龍門」。
如果沒有一旁的標示,很難想像,這棟發黑的大型建築物會是南禪寺最有名的三門。
不過也因為燻的焦黑才更有歷史的韻味阿~!!
(圖/南禪寺官網。南禪寺境內圖)
以三門及夢窗疏石建造的庭園聞名。
南禪寺在所有日本禪寺中位置最高等級,被列為京都五山及鐮倉五山之上,享有特別待遇,也是五山文學的中心,歷代住持更是由當時最傑出、在日本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禪僧擔任。
除了地位崇高,這裡有許多精采景點,如出現於歌舞伎的三門等許多擁有歷史價值的伽藍(日本禪寺對殿宇的稱呼)之外,也有豪華的日式隔扇畫及優美的方丈庭園(這裡指的方丈是住持和尚的住處)等,日本禪寺的精華幾乎全部在此可見。
寬廣的禪寺裏有許多具有魅力的景點;保存了124片桃山風格的豪華隔扇畫的方丈(國寶)、可欣賞優美景色的三門(重要文化遺產)、法堂、敕使門、用於古裝劇外景取景的白色石壁、用紅磚砌成的歐式水道橋等,令人不禁讚嘆。
另外也有不少意境幽美雅致的庭園,如位於大方丈的禪院式枯山水庭園「虎子渡河」(虎の児渡し)(名勝)以及位於金地院的枯山水庭園「鶴龜庭」(鶴亀の庭)(特別名勝)。
鶴龜庭的仙鶴與烏龜是用樹木以及石頭表現,優雅的日式庭院風情令人內心如湖水般一片平靜。
➢三門
高22公尺、共有兩層的三門(重要文化遺產)是藤堂高虎為了祭祀在大阪夏陣喪失生命的將士門於1628年(日本寬永5年)重建。
門樓上供奉釋迦牟尼;善財童才及十六羅漢等,此山門與知恩院;東本願寺合稱為日本三大三門。
在歌舞伎「樓門五三桐」中石川五右面衛門由此瞭望京城城市美景時,不禁的喊出「絕景阿,絕景啊!」的一段非常有名。
三門前的石頭燈籠高6公尺,以日本第一大石燈聞名。
➢天授庵
秋季賞楓名所─天授庵,是小堀遠州的代表作─枯山水庭院和南北朝時代的池泉迴遊式庭院。
這兩座庭院皆是天授庵的賞楓重點。
枯山水庭園是方丈的庭院。庭園白砂上放置了長著青苔的菱形石頭塊,有趣幾何圖形的排列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楓葉季時,庭院中的白砂與火紅的楓葉,美麗的景色總是吸引許多人佇足觀賞。
現在雖不是楓葉季,看不到美景盛況,坐在這寧靜的庭院中,享受著歲月靜好的幽靜。
由方丈繼續走下去,是書院的池泉迴遊式庭院。高聳的竹林與繁盛的杉樹圍繞四週,池子中肥大的鯉魚自在的游來游去多麼悠閒。
(但其實心裡想著……..…..這裡的伙食真好,每一隻鯉魚都這。麽。大)
➢法堂
朝拜用的法堂,由於最初的法堂曾屢次遭大火摧毁,目前的大殿建於1909年,裡面供奉釋迦牟尼、普賢菩薩、文殊普薩等。
天井の龍,由明治時代畫家,今尾景年所繪,生動的龍,騰雲駕霧的盤旋在佛堂之上,更添神聖之氣。
➢拍照的好去處─南禪寺「水路閣」
在南禪寺附近還有建於明治時代的拱橋式富歐陸風格的紅磚 「水路閣」,它是由日本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的設計者 「田邊朔郎」 設計修建,用來幫助琵琶湖疏水(當時的人利用水路閣將琵琶湖的湖水送往京都),當時是在反對聲音中修建的,於1888年竣工,後來由於對民生帶來貢獻,頓使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疏水道「水路閣」,終於被眾人接受為南禪寺的特色之一。
水路閣上面設有步道,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的路線。
斑駁的紅磚牆,一層層一道道的深不見底的拱形通道,彷彿另一頭連接著時光遂道,有著吸引人的魔力。
在建造時參考古代羅馬時代的水道橋,外形雖與南禪寺的風格不同,但意外的成了拍照的好地點。
在這裡隨便一個pose都可以拍的很有韻味。
剛剛說了,這裡可是拍照的熱門景點,人潮眾多(如上)到處都是人,別看照片上都沒人,那都是刻意避開人群拍的阿)))))
不過,大家也都很有默契,A拍完後換B拍,動作迅速,排隊拍照。(讚)
(沒有人在那兒狂喬姿勢、狂拍照) good~!!
➢南禪院
位於水路閣正後方的南禪院是亀山天皇的離宮。亀山天皇於1289年出家後將這裡改建為寺院,請來無關普門擔任開山(日本禪教對第1代住持的稱呼),因為是由天皇創立因此南禪寺成為了日本第1座詔敕禪寺。
南禪院雖然不大但是庭園中的景色別緻,春天櫻花綻放;秋天楓葉通紅,是許多遊客的必訪之地。
但或許我們來的時機不對,雖是4月的春天,櫻花卻早已凋零,讓人惋惜。
南禪寺裡有12座塔頭(日本禪寺裏的小寺院),分別是金地院、天與庵、歸雲院、光雲寺、聽松院、真乘院、高德庵、法皇寺、慈氏院、正因庵、正的院、以及南陽院。
這些小寺院不僅建築物本身珍貴,寺院中更收藏許多文化國寶,例如:狩野常信筆的隔扇繪畫「柳鶯圖」、金地院裡有「溪陰小築圖」及「秋天情景冬天景山水圖」等都是文化瑰寶。
這次比較可惜沒去方丈庭園,(天阿~來南禪寺居然沒去最知名的方丈庭園,豈不白來了??!!),只記得當時因為門票貴,而且看了這麼多庭院眼都花了,(其實到最後都分不太出來)xdd
就沒。去。了!!!!! @@
(文章參考/日本見聞錄、Japan-guide.com)
✎ 南禪寺小知識
※京都五山所指的是位於京都的五大禪宗官寺,分別是天龍寺院、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及萬壽寺院。
南禪寺被列為五山之上。
※日本鐮倉時代末期,北條氏效仿中國南宋引入五山制度,以鐮倉的寺院為中心選定了五山。
1334年(日本建武元年),後醍醐天皇把南禪寺列為五山當中的第一順位,但在日本室町時代的1386年(日本至徳3年),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創建了相國寺之後,實行了五山改革,把五山分割為京都五山及鐮倉五山,另外特別把南禪寺列為兩五山之上。因此南禪寺也被稱為「五山之上」。
※京都三大門所指的是南禪寺的三門、知恩院的三門及東本願寺的御影堂門。
未完待續…………
2017。春 ▍日本。京都 ▍賞櫻趣 Day-4禪味京都-體驗古寺侘寂之美 (下)
※時間:08:40~17:00
※料金:南禪院 ¥300- ,方丈庭院及三門 ¥500-
〒 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南禪寺福地町
☎ 075-771-0365
▍交通:地鐵東西線「蹴上」站1號出口 徒歩10分鐘
京都巴士在「東天王町」下車
「南禪寺永觀堂道」下車 徒歩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