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福寺 即成院 宇治川先陣之碑 興聖寺 宇治神社 宇治上神社 中村藤吉本店 / 通円茶屋   

※源氏物語博物館

 

宇治.jpg

 

宇治市位於日本京都府南部、是一個以世界遺產寺廟平等院聞名及宇治抹茶聞名的都市,以流動千年以上的宇治川為中心的絕美景觀,以及擁有世界遺産的「宇治上神社」、「平等院」為主,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宇治,曾經是一個戰亂的舞台,而在另一個時代又以文化的中心地位,伴隨著日本的歷史,一路發展至今。

 

舊時的宇治亦被記載至「日本書紀」及「萬葉集」當中,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戀愛小說「源氏物語」宇治十帖的背景舞台。

 

除了在源氏物語中相關的廟宇神社之外,還有做為禪宗、黄檗宗大本山的萬福寺及西國三十三處的十番朝聖而知名的三室戸寺等代表各時代的眾多歴史的、文化的遺産也各自保有其時代的氣息而流傳至今。

 

另外,同時也是高級茶代名詞「宇治茶」的産地而聞名於世,全國知名的珍貴市營茶室「對鳳庵」也在此。

品味宇治川沿岸優美景色的同時,也可以在傳統茶室享受正統的宇治茶茶道。

(/宇治市觀光協會)

 

 

宇治這個城市已經是第二次來了,比起京都市,這座城市更顯得悠閒,就如同東京與鎌倉,多了一點慢活的優雅。

 

不過在去宇治之前還得先去東福寺、即成院,沒別的原因,單純是因為順路。     

 

不過即成院是必去的,因為此次的京都行也是義經行,即成院裡葬著源平合戰的大功臣─有著日本第一神射手之稱的「那須與一」。

 

DSC01794-1.jpg  DSC01793-1.jpg

 

一早從民宿出發,一路沿著鴨川欣賞櫻花,中途還硬要繞去「弁慶石」拍照打卡。   

(明明時間就很緊迫,還是想去)

 

 「弁慶石」  

傳說中義經的大將弁慶從五条大橋將這顆石頭丟出(現在的位置是昭和時代放置的),算一算也有1.5公里,所以有男生摸了這個石頭就會像弁慶一樣擁有力量的傳說。

 

 

京都市中京区三条通麩屋町東入ル弁慶石町

 


 

▍秋季賞楓名所─東福寺

 

DSC01802-1.jpg

 

DSC01797-1.jpg

 

東福寺MAP.jpg

 

(/東福寺官網)

 

建於1236(日本嘉禎2)的禪剎東福寺被列為京都五山之一,自古香火鼎盛。禪寺寬廣,日本鐮倉及室町時期的珍貴禪宗建築、展現出日本傳統庭院之美的方丈庭園、溪谷等值得欣賞的景點甚多;本寺的楓葉遠近馳名,每當秋季,由通天橋到庭園鮮豔紅黃色的楓葉交錯,讓旅客賞心悅目。

 

除了秋日楓葉,東福寺也是花草的名勝地,5月有燕子花、6月可興賞桔梗、9月胡枝子盛開,值得多次造訪。

 

 

東福寺屬臨濟宗東福寺派大本山(總寺),山號慧日山,正尊釋迦如來。

 

創始者希望能在京都打造可與奈良東大寺及興福寺媲美的宏偉寺院。「東福寺」的名字便是取東大寺的「東」和興福寺的「福」字而來。

 

東福寺在京都五山中排列第4,自古香火鼎盛,由日本室町時代至日本江戶時代是最盛時期,超過1千名苦行僧不分晝夜在此修練,另外也有高約15公尺的尊釋迦如來佛像以及高約7.5公尺的觀音菩薩及彌勒菩薩,使東福寺被譽為「新大佛寺」。

 

雖在日本明治時代的廢法毀釋政策下被強迫縮小規模,但如今還是座大寺院,擁有三門、正殿、方丈、庫裡(日本禪教對廚房的稱呼)等伽藍(日本禪教對殿宇的稱呼)以及25座塔頭寺院(位於日本禪寺裏的小寺院)

 

DSC01806-1.jpg

 

本堂供奉釋迦如來。

 

蒼龍圖.jpg

 

(/google)

本堂為昭和9年的重層入母屋造的大型建築,天井上的蒼龍圖為本堂的代表作。只有在春季涅槃會時公開。

未開放期間,只能透過小小的窗格欣賞這幅巨作了。

 

東福寺有多處值得欣賞的景點;在利用了東山山腰及溪谷的寺廟裡座落著許多日本鐮倉及室町時期的珍貴禪宗建築,如現存日本禪寺的山門當中屬最古老的三門(國寶)、花板上有經由堂本印象之手的龍畫的正殿、日本最有歷史也是最大的禪堂(重要文化遺產)、約35公尺長的廁所東司(日本禪教對厠所的稱呼)(重要文化遺產)、日本最古老的方丈等,極為珍貴。

 

 

東福寺國寶。山門

 

DSC01804-1.jpg

 

自建成以來,東福寺分别於 1319 年、1334 年和 1336 年遭遇三次火災,山門被燒毀。現在的山門是火在發生不久後重建的。

有關部門於 1425 年完成重建工作。自二次面世之後,人們還對山門進行了部分小幅度的修葺。1969 年,山門初建約 600 年後,文化部開始對其展開大型的拆修工作。1978 3 月,經歷八年又九個月,總斥資 250 萬美元,山門終於完成翻修。

 

1952 年,山門被認定為日本國寶級建築物之一。該建築物共 2 層,高 22 米。山門運用大佛建築手法建造而成,别具一格,擠身於古老的大型宏偉禪宗寺門之最。

 

 

塔上裝有相框的圖畫出自大君足利義持之筆。吊頂上的圖案由兆殿司和寒殿司所繪制。山門前的佛陀雕像以及 16 個僧侣雕塑據說是佛僧 Teicho 雕刻而成。

 

山門是東福寺最與眾不同的景點,被稱之為「佛寺特色」。

 

 

通天橋

 

DSC01810-1.jpg  DSC01818-1.jpg

 

通常禪宗寺院的方丈都會擺設寺院獨特的枯山水庭園,但唯有東福寺的方丈四周皆設有庭園。

 

庭院景緻各異,其中北庭特別有名,庭院造型是以青苔及正方形的石頭組成的市松紋,也借景了通天橋以及溪谷,表現出日本傳統庭院之美;伽藍群北邊有個稱為洗玉澗的溪谷,由西邊至東邊則是稱為東福寺三名橋的臥雲橋、通天橋及偃月橋。

 

通天橋本身是由從正殿延伸而出的走廊,自然的成為了架有屋頂的橋,這一帶以賞楓名勝聞名。

 

DSC01827-1.jpg

 

通天橋展望台。

 

東福寺是楓葉季的賞楓名所,在楓紅季從這裡望去滿坑滿谷紅通通的楓葉,非常壯觀,當然人也是爆多啦~!!

春天,這裡則是綠油油一片,什麼都沒有耶~!!

好歹也給我幾棵櫻花樹阿~!!!   

 

DSC01828-1.jpg

 

DSC01831-1.jpg

 

過橋後就可是祭祀著創建東福寺的聖一國師(圓爾)的常樂庵。

 

 

開山堂(常樂庵)

 

DSC01840-1.jpg

 

DSC01844-1.jpg  DSC01845-1.jpg

 

開山堂(常樂庵),祭祀著創建東福寺的開山始祖─聖一國師(圓爾),他曾遠渡中國宋朝拜師求經。

普門院前面的庭園則為江戶中期的名園。

爬上開山堂,大家幾乎都會坐在長凳上,歇歇腳,欣賞庭院裡的枯山水。

 

 

方丈庭園(八相之庭)

 

方丈庭園.png

 

(/東福寺官網)

 

東福寺的方丈庭園於1890年重建,由造園家重森三玲於1939年完成了其周圍的庭院。

東南西北四面均有庭園圍繞的方丈廳僅只於東福寺。

 

這四座融合了傳統及現代藝術抽象概念所建構而成的近代禪宗庭園曾被介紹到世界各地去。

四座庭園內的八個主題:「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八海」、「五山」、「井田市松」、「北斗七星」,構成了所謂的「八相之庭」。

 

「八相之庭」取自於佛教的「八相成道」(釋迦世尊一生之化儀,總名為八相成道。)

 

南庭有著象徵「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的四仙島巨石,刷出滄海波紋的白砂代表「八海」,而庭園的西方則植有比擬「五山」的青苔假山。

 

西庭將修剪整齊的杜鵑矮灌和白砂等份交織成一個「井」字。其名「井田市松」源自中國古時田制的「井田」一詞。

 

北庭以切割成正方形的青苔和原本用於表門的敷石交替組成一片棋盤綠地。

 

秋天時其背景的洗玉澗楓葉色彩奪目,是京都著名的賞楓景點。

 

東庭以東福寺內其它建築物所殘留的柱石於砂地內鋪設出北斗七星的圖案,因而稱為「北斗之庭」。

 

(/東福寺八相之庭簡介)

 

DSC01858-1.jpg

 

DSC01869-1.jpg

 

南庭有著象徵「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的四仙島巨石,刷出滄海波紋的白砂代表「八海」,而庭園的西方則植有比擬「五山」的青苔假山。

 

IMG_5029-1.jpg

 

西庭將修剪整齊的杜鵑矮灌和白砂等份交織成一個「井」字。其名「井田市松」源自中國古時田制的「井田」一詞。

 

DSC01862-1.jpg

 

北庭以切割成正方形的青苔和原本用於表門的敷石交替組成一片棋盤綠地。

 

DSC01857-1.jpg

 

東庭以東福寺內其它建築物所殘留的柱石於砂地內鋪設出北斗七星的圖案,因而稱為「北斗之庭」。

 

※建議東福寺真的要秋天再來,其他季節來一片樹林綠蔭,反而無法顯出它的特色※

 

(文章參考:東福寺官網、日本見聞錄)

 

延伸閱讀:日本見聞錄

 

 

 

 

景點1.jpg   東福寺

※時間:9:00-16:30

※料金:東福寺內自由參觀 / 通天橋、開山堂及本坊庭園 400-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本町15-778

075-561-0087

▍交通:JR或京阪電氣鐵道「東福寺」站  徒歩約10分鐘

             京都巴士202207208號「東福寺」站下車即可抵達

 


 

▍日本第一神射手與佛像的交響樂-即成院

 

DSC01874-1.jpg

 

DSC01875-1.jpg

 

即成院是位於泉湧寺總門前的小寺。

 

本堂裡供奉著阿彌陀如來坐像及手拿樂器的25尊菩薩坐像,本堂後方還有在屋島之戰中大顯身手一戰成名-「那須與一」的墓地。

 

寛治8年間(西元1094年),關白藤原頼通的第三子橘俊綱,在伏見的別墅中做了一個佛堂,其中供奉著阿彌陀如來與二十五尊菩薩,後來被移到目前的即成院。

 

「藤原頼通」是世界遺產平等院的創建者。賴通以佛法中「眾生平等」的教義命名平等院,俊綱則以「誦即成就」的信念將寺院取號「即成院」,向虔誠修佛、心嚮淨土的父親致敬。

 

DSC01879-1.jpg

 

DSC01884-1.jpg

 

与一の手洗い場,這個蠻有趣的,是借用那須與一之名嗎??!!  

 

即成院的院落很小,15分鐘即可繞完一圈,但是我們繞來繞去都找不到那須與一的墓!!!

(到底在那兒???)  

 

後來問了住持才知道,原來在寺內阿~!!!

 

DSC01898-1.jpg

 

寺廟內部的後門有一條小路通往那須與一的墓所。

 

DSC01919-1.jpg

 

到了,前方就是今日最大的重點行程,那須與一之墓。

 

 

神射手那須與一之墓

 

DSC01899-1.jpg

 

那須與一之墓。

說真的,第一次看到這個墓時還真的嚇了一跳,因為真的很「巨大」,我還從來沒有看過這麼 

「巨大」的墓。     

 

 

日本第一神射手-「那須與一」

 

NasunoYoichi.jpg

 

(/維基百科,那須與一畫像,鳥取縣渡邊美術館藏)

 

那須與一在源平合戰中的「屋島之戰」中一戰成名。

 

當時平氏派出一名美少女手持日之丸小扇,站在載浮載沉的小船上,平氏挑釁源氏陣營中無人可射中,然而源氏大將-源義經在眾多人選中,選中了膽大心細又沉穩的那須與一,果然不負眾望那須與一一箭射中遠方的日之丸小扇,大大提振了源氏軍營的勢氣,自此平氏也自知大勢已去,逐漸兵敗如山倒,最終在壇浦之戰全數滅亡。

 

之後他被封與信濃、丹波等分布在五國的莊園,與一的兄弟中有多人原先仕奉平氏,但與一不但赦免他們並將封邑分給兄弟。在下野國的那須氏一直傳承至日本戰國時代。

 

在鎌倉幕府成立後,那須與一將封地交付給養子治理,隻身回到了伏見,在即成院出家。一代神射手從此長伴青燈古佛,為源平合戰的亡魂祈福。

 

那須與一死後,遺骨就葬在即成院,他而的墓所也隨著寺院的遷移由伏見來到了月輪山。

 

DSC01908-1.jpg

 

如今,那須與一被尊為祈求必勝和事業成就的守護神,信眾們在白紙扇上寫下自己的心願,希望那須與一的神箭能夠帶領他們獲得成功。

 

看著設計成標把的繪馬頓時覺得,將願望寫在上面,或許真的會如同那須與一的箭一樣,神準的射中目標呢!!!  

 

DSC01920-1.jpg  DSC01923-1.jpg

 

寺院的另一面牆上也貼滿了當年NHK大河劇「義經」的宣傳報導。

 

DSC01927-1.jpg

 

回到本堂,即成院本堂供奉著二十五尊非常特別的菩薩。

這二十五尊菩薩幾乎都手持樂器,為的就是重現二十五尊菩薩來接引往生者的場面。

 

IMG_5035-1.jpg

 

因此這個特殊的空間有「現世極樂淨土」的美稱,也有一說是「佛像的交響樂」。也因為和音樂有關聯,許多有名的音樂人會來這裡參拜。

 

之後在藤原家族沒落後,失去庇護的即成院數度遭受破壞和拆遷,最終在明治維新「廢佛毀釋」的風潮中被徹底毀去;只有佛像逃過一劫,安置於泉涌寺。

 

1902年,即成院以泉涌寺塔頭的名義在現址重建;寺名依舊,景色卻已全非。

 

DSC01935-1.jpg

 

本堂內部本來是不准拍照的,但是住持不知道為什麼允許我們拍照,還主動幫我們拍了幾張合照。   (??)

 

25尊菩薩.jpg

 

(/即成院官網─二十五尊菩薩對照圖。)

 

由於「佛像的交響樂」的美名,許多音樂人都會來這參拜,並奉上新錄製的音樂,祈求神明的庇佑。

 

 

(文章參照/即成院官網、維基百科)

 

 

 

 

景點1.jpg   即成院

※時間:9:00-16:30 

※料金:¥500-

京都市東山区泉涌寺山内町28

075-561-3443

▍交通:JR京阪電車 東福寺下車 徒歩約5分 

             京都巴士 泉涌寺道 徒歩約3

 


 

DSC02015-1.jpg

 

DSC02013-1.jpg

 

午後,抵達宇治時天空下起了大雨,雨水打在櫻花樹上,瞬間落櫻紛飛,慢步在櫻雨之間,很是浪漫ㄚ~!!  

 

DSC02018-1.jpg

 

宇治橋下的宇治川,已不見昔日的寧靜,大水滂沱的沖刷著兩岸,彷彿想洗去過往的歷史。

不管雨怎麼下,我們還是憑著記憶找尋當年看不到的「宇治川先陣之碑」

 

 

 

▍宇治川先陣之碑

宇治川之戰(宇治川の戦い)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3(1184),源義仲和源賴朝派遣的源範賴、源義經之間的戰役。治承・壽永之亂的戰役之一。此戰最有名的是佐佐木高綱和梶原景季爭奪先鋒的「宇治川の先陣爭い」。

義仲軍戰敗,義仲本人在逃往北陸的途中,在近江國粟津(滋賀縣大津市)戰死(粟津之戰)

(/維基百科)

 

DSC02022-1.jpg

 

抵達時,我驚呆了………………天阿~~))))

怎麼還是跟2年前看到的一樣!!!!! 還是「施。工。中」!!!!!!   

 

 

我大老遠的跑來,就是想看看「宇治川先陣之碑」的阿~!!!!    

 


 

▍日本最古老的神社建築-宇治上神社

 

DSC01942-1.jpg

 

宇治上神社座落於宇治川東岸的朝日山的山麓,用於祭祀菟道稚郎子、應神天皇、仁德天皇。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菟道稚郎子為應仁天皇的皇子,與其兄長仁徳天皇因為皇位繼承的衝突,最後在宇治自殺了斷一生的悲劇皇子,附近建有平等院,成為其鎮守社,到明治時代為止,與相鄰的宇治神社共同被稱為宇治離宮神社。

 

DSC01949-1.jpg

 

DSC01951-1.jpg

 

境內正面所建的拜殿,是繼寢殿構造的式樣的鎌倉時代初期的優秀建築,具有精巧的宅邸風格。

 

IMG_5042-1.jpg

 

更深處佇立著本殿,是從平安時代流傳下來的唯一完整的神社建築,本殿建於1060年左右,距今已快1000年了,是現存的日本最古老的神社建築。

由一間社流構造的三殿組成,周圍覆蓋著覆屋。本殿和拜殿都是國寶。

 

DSC01952-1.jpg

 

正殿旁有兩座「清砂」,聽說有趨吉避凶的作用。

 

 

桐原水

 

DSC01954-1.jpg

 

境內有宇治七名水之一的桐原水汩汩湧出,是宇治七名水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其他六座泉水聽說已經消失了。

 

DSC01958-1.jpg

 

裡面有不少取水的勺子,參拜者可用勺子取水洗手,沾沾這名泉水的名氣。

聽說有些日本人還會直接引用或是帶一些回去喝,不過官方建議為了衛生起見,還是勿喝生水。

 

DSC01947-1.jpg

 

 

 

 

景點1.jpg 宇治上神社

※時間:9:00-16:30

※料金:無料

京都府宇治市宇治山田59

0774-21-4634

▍交通:京阪宇治線 宇治駅 徒歩10 / JR奈良線 宇治駅 徒歩15

 

 

DSC01972-1.jpg

 

順路往下走約5分鐘便可看到宇治神社。(上社與下社)

 


 

▍宇治神社

 

DSC01973-1.jpg

 

DSC01975-1.jpg

 

宇治神社祭拜的是菟道稚郎子。這附近有應神天皇的別墅,也就是菟道稚郎子的宮殿桐原日桁宮的舊址。

到西元1868年合併之前,宇治上神社被稱為離宮上社、宇治神社被稱為離宮下社。

(/宇治觀光協會)

 

DSC01977-1.jpg

 

據傳這裡是皇子菟道稚郎子命的皇居遺址。

 

「菟道稚郎子」他是「應神天皇」特別寵愛的皇子,其父為漢籍最初傳入日本時在位的應神天皇。

父皇歿後,仁德與弟弟菟道稚郎子互相禮讓繼承皇位三年。

 

卒因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接受論語教育的菟道稚郎子堅持應由長兄繼承皇位而自殺,仁德天皇因而即位。

 

DSC01985-1.jpg

 

很可愛兔子造型的水手舍,這裡的代表的吉祥物是兔子呢~!!  

 

 

 みかえり兎 

 

DSC01978-1.jpg

 

相傳菟道稚郎子從河內國來到宇治時,曾中途迷路,最後有幸,有一隻兔子帶路才平安到達目的地,因此便將這隻兔子「みかえり兎」稱為神使,有引導世人走向正途之意,因此神社的水手舍不但是兔子的造型,連御守也是可愛的陶瓷「みかえり兎」。

 

DSC01976-1.jpg

 

遙拜所,標示著伊勢神宮及檀原神宮的方向,讓人們遙祭,這與土耳其清真寺的聖龕(標示聖殿麥加的位置)道理是相同的。

 

 

 

 

景點1.jpg 宇治神社

※時間:自由參觀

※料金:無料

宇治神社京都宇治宇治山田1

0774-21-3041

▍交通:京阪宇治線 宇治駅 徒歩約5 / JR奈良線 宇治駅 徒歩約10

 


 

興聖寺

 

DSC01993-1.jpg

 

DSC01995-1.jpg

 

DSC02002-1.jpg

 

西元1649年重建的興聖寺,以中國風格的白堊塔門為其特徵,境内漂蕩著適合禪宗的莊嚴氣氛。

另外,從河川沿岸至境内的走道稱之為琴坂,春天時為新綠,秋天則有美麗的紅楓,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觀光景點。

 

興聖寺是曹洞宗的創始人道元修建的寺院,是永平寺派的修行道場。

 

最初,建在京都的深草,來由於相繼發生的兵火戰亂後,僅存城垣殘段,難逃廢棄厄運,1649年由澱城主永井尚政在宇治的地方復興重建。

每逢春秋之季,從大門延路到琴坂總是春櫻齊綻、秋楓紅葉詩意翩翩,這裡可是人氣沸騰的旅遊點呢!

 

正尊是釋迦牟尼三尊。天竺殿裡安放著『源氏物語』宇治十帖的手習而得名手習觀音的聖觀音像。

(/宇治觀光協會)

 

 

 

 

景點1.jpg 興聖寺

※時間:自由參觀 / 本堂9:00-16:00

※料金:院內自由參觀 / 本堂¥500-

京都府宇治市宇治山田27-1

0774-21-2040

▍交通:京阪本線「宇治站」下車 步行23分鐘 /  JR奈良線「宇治站」下車

 


 

教學5.jpg ▍宇治茶

茶葉首次傳入日本是在在古代的平安時代。空海及最澄等高僧最先從中國帶回樹種。在傳承着茶樹種的栂之尾高山寺中,高僧明惠上人為尋找更為適宜的土地,找到了宇治這塊風水寶地。從此宇治逐漸成為聞名遐邇的宇治茶的故鄉。

 

宇治位於京都的南方,在1000年以前,紫式部將《源氏物語》小說的最後場景安排在宇治。

平安朝代,這裡被視為貴族們祈福修養的寶地,這裡有「平等院」和「宇治上神社」兩處世界遺產,有着與京都市內稍有不同的靜謐氣氛。

 

清水湍湍的河流為茶樹的栽培帶來了非常適宜的濕度。

從宇治川蒸騰的朝霧對茶葉生長極為有利,自從足利義滿命人在此開闢茶園以來,宇治作為頂級日本茶葉產地綿延至今。

 

 

▍中村藤吉本店

 

DSC02029-1.jpg

 

喜愛抹茶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間日本百年「茶店」。

宇治因為獨特的氣候與良好的水質發展出只有宇治獨有特色的宇治茶,自古以來「宇治茶」一直都是頂級日本茶的代名詞,一直綿延至今。

 

為了彌補沒看到「宇治川先陣之碑」的遺憾,決定先把肥胖丟兩邊,怒吃甜點。  

 

 

 

今天的宇治一直下著綿綿細雨,觀光客整體明顯少了很多,也為了彌補上次沒吃到中村藤吉本店的抹茶,今天無論如何都要吃到阿….))))  

 

 

這間江戶時期創立的老字號茶商,一踏進門,右側是茗茶販賣處,後方有座小小頗具禪意的庭院,穿越中庭即可到達內部的飲茶室。

屋內寬敞明亮,建於明治、大正年間的樑柱,及高達8公尺的挑高天花板,寬敞的空間保存依舊。

坐在屋內眼裡看著庭院的景色,嘴裡吃的是精緻的抹茶甜點,雨聲滴滴答答,頗具悠閒氣氛的午茶時光。

 

雖說是下雨天,人潮明顯減少,但這裡的訪客依舊絡繹不絕,從登記排隊到入場,中間約等了近1小時,不過為了美食、好茶,多等等也是很值得的。  

 

 

今天點了春のどるちえ、生茶(抹茶)、濃茶(宇治の昔)

 

DSC02038-1.jpg

 

春のどるちえ。

這一款可是季節限定款,品嚐春天好滋味。

 

IMG_5696-1.jpg

 

從左邊開始,巧克力與抹茶蛋糕上鋪上一球草莓冰淇淋,蛋糕算普通,配上草莓冰淇淋酸甜的口感,確實有春天的FU

 

餅乾盒子中包夾著濃郁的抹茶冰淇淋,一口吃下,濃郁的抹茶香氣馬上在嘴中散開。

 

碗中裝的是生茶茶凍及紅豆泥+白玉丸子,略苦的抹茶凍配上甜蜜蜜的櫻花餡泥,甜而不膩,反而有種清爽的口感,白玉丸子則是添加了豐富的口感。

而正中間的小方塊是抹茶糖果,是帶著濃濃的抹茶味,甜滋滋的糖果,不過若搭上清爽的春茶,真的是絕配阿……!!!!  

 

IMG_5697-1.jpg

 

生茶(抹茶)

 

IMG_5062-1.jpg

 

用圓潤的竹桶裝甜點,本身的造型就很吸睛了。

 

底層鋪上生茶茶凍,上層是甜蜜蜜的紅豆泥及濃郁抹茶口味的冰淇淋,紅豆泥跟抹茶真的是絕配,紅豆的甜緩解了抹茶的苦澀,白玉丸子及抹茶凍更是增添了口感的層次,讓整個甜點吃起來更具豐富性。 

 

IMG_5058-1.jpg

 

最後一道甜點是濃茶(宇治の昔),我估且把它稱為抹茶奶昔吧~!!!

 

這一碗只裝了1/3的抹茶,從色澤看上去,顏色明顯的比一般抹茶深3倍,店員說道,可以先喝幾口品嚐「濃抹茶」的口感,再請他們沖泡成一般濃度的抹茶。

 

先嚐了一口「濃抹茶」,嗯~~~~~果真非常濃郁,有著很純厚的茶香,苦澀的程度也是一般茶的3倍,真的是會讓人皺眉頭的苦。 

 

淺嚐一口後,馬上請服務人員沖成一般濃度的薄茶(抹茶)

 

IMG_5064-1.jpg

 

回沖後的薄茶(抹茶),看起來正常多了,表面有著棉密的泡沫,喝起來的口感真的很像「奶昔」,只不過它是「抹茶奶昔」,味道已經不如剛剛苦澀,但依舊保留了抹茶的滋味。   

 

說到抹茶,一般的印象是比較苦澀,事實上抹茶有著醇厚的茶清香與甘甜(回甘)

 

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這裡無論什麼時後都大排長龍的原因了,這裡的是抹茶原汁原味的純濃,與台灣沖泡過淡的抹茶口感大不相同,喜愛抹茶的人會很愛,不喜歡抹茶的人應該會很討厭,因為太濃了。哈哈)))))

 

抹茶的真諦就在於它的清香深邃、醇厚甘甜,讓人愛上了就無法自拔阿~!!!!!  

 

而這間百年老店,經過這麼多年依舊堅持品質,真的很不簡單。     

 

 

 

 

食2.png 中村藤吉本店

※時間:平日、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

茗茶賣場 10:0018:00  / 茶室 11:0018:00 (最後點餐時間 17:00)

※視當天擁擠狀況,有可能提早結束訂位。※

京都府宇治市宇治壹番十番地

0774-22-7800

▍交通:JR奈良線「宇治」站步行1分鐘 / 京阪線「宇治」站步行10分鐘

 

 

 

在宇治還有另一間百年老店也很有名,那就是「通円茶屋」。

(我原本心想,如果中村藤吉本店大爆滿,我就來這一家。)

 

但是,事實上是我到了宇治後一直找不到通円茶屋,不斷的google搜尋,找路,就是找不到。

(翻白眼)

如果真的找到了,應該會立馬來吃下午茶part 2 (管它剛剛肚子有多撐)   哈哈哈)))  

 

 

 

通円茶屋

經營長達850年老字號中老字號的茶店。

通円茶屋之名源自於吉川英治的小說「宮本武蔵」,創業於平安時代末期的永曆元年(1160),是歷史相當悠久的老字號茶屋。

創始元組為源賴政的家臣名為「古川右内」的武士,晚年退休的賴政把「政」字賜予太敬庵的通円政久為名,就此和宇治橋東詰庵結下緣份。

自此後代子子孫孫相傳以通円為姓的人為宇治橋的守護者,並提供茶水給往來過路的行人,祈求旅人無病無災。

 

現在的建築物,是寬文十二年(1672年)所建造,是江戶時代的町家遺跡殘留下來的建築,店內有經歷數百年歲月的茶壺一字排開甚為壯觀,一休和尚還賜予「初代通円」的木像做為祭祀,歷代的大名如足利義政、豊臣秀吉、徳川家康等人也都到訪過茶屋品茶。

邊眺望宇治川邊吃剛做好的抹茶甜點真是愜意。

(/通円茶屋官網)

 

 

 

 

食2.png 通円茶屋

※時間:9:3017:30年中無休 (最後點餐時間10:0017:00)

京都府宇治市宇治東内1番地

0774-21-2243

▍交通:京阪宇治駅 正對面 / JR宇治駅 徒歩7

 


 

吃飽喝足後,是需要多多走路運動,來消除心中的罪惡感。   

宇治這裡除了宇治茶有名外,這裡也是日本知名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最後10卷主要的舞台,由此發展出「宇治十帖」。

 

此外,宇治境內還有源氏物語博物館,(源氏物語亦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這裡原先也是我雨天行程的備案,無奈,沒想到,我忘了它,週一休館、週一休館……………!!!!

(傻眼)   

 

 

 

▍源氏物語博物館

 

《源氏物语》是11世纪初葉、平安时代中葉寫成的長篇小說,共由五十四卷組成。

這是一位名叫紫式部的女性撰寫的小說,它作為一部描寫王朝故事的名作,對以後的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至現代,這部小說仍然深受眾多讀者的喜爱。

 

故事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有三十三卷,描寫了「光源氏」從誕生到享盡榮華富貴的故事,第二部分有八卷,描寫了「光源氏在苦惱終將要结束一生」的故事,第三部分有十三卷,描寫了「其兒子薰君與悲戀相度半輩子人生」的故事。

特别是最後十卷,宇治是故事的主要舞台,由此,它被稱之為「宇治十帖」。

 

宇治十帖相關景點.jpg

 

(/google) 宇治十帖相關圖。

「宇治十帖」指的是主要舞台的相關場景,有讀過源氏物語的人應該會很感興趣。

 

 

 

 

景點1.jpg  源氏物語博物館 (源氏物語ミュージアム / The Tale of Genji Museum)

※時間:9:00-17:00 (最終入館時間16:30)  / 週一休館

※料金:¥500-

京都府宇治市宇治东内45-26

774-39-9300

▍交通:京阪電鐵 宇治線  (宇治站下車)步行約8分鐘

 

 

 

教學5.jpg ▍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日語: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 Genji Monogatari),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成書在長保三年至寬弘五年(1001年至1008年)間。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

故事的主角為天皇桐壺帝之子,因天皇不希望他捲入宮廷鬥爭,因此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又因其予人光明燦爛之感,故美稱為光源氏。

 

故事圍繞著他和一系列女子的愛情展開:

早先他因為得知父親的寵妃藤壺長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親桐壺更衣,因此時常親近藤壺,長大後演變為對藤壺有戀慕的男女之情;然而藤壺畢竟是庶母,即使年紀只差五歲,仍不能親近,因此源氏終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壺一般的理想女性。

 

後來他找到了藤壺的姪女若紫,若紫長得和藤壺很相似,光源氏便帶回家中,將若紫教養成心中思慕的理想女性,即後來的紫之上。

 

紫之上雖有高貴的出身,但在正統名份上並不是源氏的正妻,即便在葵之上逝世後是紫之上得到了正妻的待遇,成為光源氏實質的正妻,且光源氏在紫之上之後與之發生關係或迎入的女子也都將紫之上視做光源氏的正妻,但紫之上敗在缺乏有勢力的娘家做為後援,與光源氏之間也沒有子女。

 

因此在光源氏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託,娶了自己的姪女、即朱雀院與藤壺之妹所生的女三宮做正妻。此舉令多年來跟隨光源氏的紫之上心碎。

 

而年齡跟光源氏相差頗大的女三宮最後也與人私通生子,最後女三宮出家,紫上不久病逝,光源氏在經歷世事後也遁入空門,出家為僧。

 

光源氏一生光耀無比,最後官至太政大臣,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他與後母藤壺的私生子冷泉帝暗中得知光源氏實為生父後,賜予他準太上天皇的地位。

 

從《匂宮》這一卷開始,講述光源氏死後其子孫間的愛情故事。從《橋姬》到《夢浮橋》這10卷則合稱為「宇治十帖」,以京都和宇治為主要舞台,描述女三宮之子薰之君、源氏外孫匂宮和源氏之弟八之宮的三個女兒──大君、中君及浮舟──之間糾葛的愛情故事。

(/維基百科)

 

 

☞ 延伸閱讀源式物語(維基百科)

 

 

 教學5.jpg ▍紫式部

 

宇治川24.jpg

 

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出身貴族文人世家,父兄皆善漢詩、和歌。本姓藤原,實際的本名不詳,據猜測可能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中古三十六歌仙、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其和歌曾收錄於《小倉百人一首》。

 

註:在那個年代女子多半是沒有地位的,因此原書中所有女子都是沒有名字的,她們那些美麗的名字是後人依據篇名或是一些故事中的敘述特徵所加上的。作者紫式部的真實姓名也沒有記載,「紫」是後人取故事女主角「紫上」的「紫」字,而「式部」則是作者父親的官職名。

 

紫式部幼時從父藤原為時學習漢學,通曉音律和佛典。10044月,喪夫寡居,應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

 

紫式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品描寫人物心理細膩,文字典雅,情節曲折,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對往後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

 

除《源氏物語》外,另有《紫式部日記》、《紫式部集》等。

 

《紫式部集》是作者從少女時代至晚年的一部自選和歌集。這些和歌是了解紫式部思想、和歌風格及生平的珍貴資料。

《紫式部日記》記錄了1008年到1010年秋間宮廷日常話動及紫式部的感受。宮廷婦女的服裝、容貌、禮節及宮廷的各種禮儀活動等都有詳盡記述,不但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紫式部(維基百科)

 

 

看來下次(如果有宇治三訪),我應該要來安排一次《源氏物語》之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iretseng26 的頭像
    clairetseng26

    claire的部落格

    clairetseng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