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之旅 ➜ 傳統手工地毯中心 ➜ 凱馬克利地下城市(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 ➜ 土耳其之夜
▍風情萬種的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土耳其語:Kapadokya),亞洲歷史上的一個地區名,大致位於歷史上安納托利亞地區中部,現今土耳其內夫謝希爾、開塞利、阿克薩賴、尼代。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時代,卡帕多奇亞包括了從托羅斯山脈至黑海之間的廣大地域。
現今的卡帕多奇亞是土耳其的旅遊重地,猶如月球表面的灰白色崎嶇山谷,舉目所見的都是奇岩怪石,每年都吸引上百萬名觀光客到訪。獨特的地質景觀與悠久的人文歷史相輔相成,不論是參觀教堂遺址或搭乘熱氣球俯視鬼斧神工的大地,都讓人驚嘆不已。
卡帕多奇亞這個名子最早是波斯人取的,意指「駿馬的故鄉」,後來亞歷山大大帝將這裡納為藩屬,不過馬其頓王國並沒有好好經營這塊土地,使卡帕多奇亞一度限入區域混戰,最後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
基督教的初代使徒開始向外傳播福音時,小鎮哥樂美(Göreme)便成為了信仰中心,不過羅馬帝國早期將基督教視為異教,開始迫害基督徒,信徒便逃進哥樂美洞穴中。
13世紀時面對伊斯蘭大軍壓境,信徒更進一步挖出巨大的地下城市隱居,這段歷史如今為卡帕多奇亞留下豐富的拜占庭教堂與基督教的濕壁畫,非常值得深入探訪。
(文/土耳其玩全指南-林穹鷗著)
延伸閱讀:
▍登上熱氣球,看日光為大地著色
清晨摸黑起床,快速梳洗完畢,連忙趕到飯店大廳集合,今天是土耳其之行的重頭戲,我們即將搭乘熱氣球去欣賞這片神奇地貌的美麗風景。
一大早,大廳中擠滿了一群吱吱喳喳興奮討論的人群,除了我們這一團,還有其它的團客,一群人相當熱鬧。我們在大廳中,靜靜的等待導遊分組。
首先,導遊會進行簡單的地理解說及熱氣球搭乘的注意事項。
熱氣球雖然安全但也是有一定的危險程度,尤其在起降時的風險最大,不得不特別注意。
熱氣球一「籃」20個人,雖然早前就知道藤籃很大,但具體多大?我不知道……….
而且一籃塞20個人,不會太多嗎??
我真的看的到我想看的美麗奇幻風貌嗎??
而且我超怕以我的身高如果擠不到籃子的邊邊,不就什麼都看不到,拍不到了嗎~!!!
所以我跟Mr.X說,等一下上熱氣球的藤籃時,你別管我上不上的去,我會自己想辦法進去(PS熱氣球的藤籃是沒有門的,需要自己爬進去),你先進去佔到一個邊邊(外圍)再說,要是只能拍到別人的人頭,我一定會很崩潰阿~!!!!
後來,證實我真的是想太多了…….
為了平衡藤籃的重量,除了飛行員站的駕駛區外,會將藤籃分為4區,1區站5人,而且為了讓大家都能欣賞到360度的卡帕多奇亞美景,飛行員是會原地轉一圈的,完全不需要擔心阿))))
※熱氣球注意事項※
➢選擇有執照的熱氣球公司
百萬年來,火山爆發、熔岩沉積、風化、沖刷,大自然從不吝惜在卡帕多奇亞施展其鬼斧神工的雕琢,也因此讓卡帕多其亞成為世界三大熱氣球搭乘的熱門景點。
卡帕多奇亞的熱氣球公司眾多,且開價範圍非常廣,從便宜到貴的都有,往往讓想搭乘的人摸不著頭緒。
說真的,搭熱氣球說真的是項不便宜的開銷,但想想都大老遠的飛到土耳其了,不親身體驗一下真的會後悔阿。
但是一分錢一分貨,一般來說會因飛行時間、人數、公司新舊等條件下價錢有所不同,建議還是選擇大間一點的公司,不僅比較有保障、各項設備齊全還會固定保養,服務也有一定的口碑。
千萬不要為了貪小便宜就胡亂挑個最便宜的飛,出門在外,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安全第一阿~!!!
熱氣球雖然安全但也是有一定的危險程度,尤其在起降時的風險最大,不得不特別注意。
有執照的熱氣球公司會在飛行前特別指導起降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尤其是降落時的姿勢特別重要,一般快降落時就不能再拍照了,飛行員會指示團員放下手中的東西,以半蹲90度的姿勢背貼藤籃,雙手緊握藤籃內的抓繩維持平衡,緩緩降落。
之前也聽說,有其他客人,為了貪便宜隨意選了一間熱氣球公司,結果在降落時因技術不佳,大力撞擊地面,最後導致雙腳骨折,想想在旅遊途中發生這種事,有多麼的不值阿~!!!
不僅後面的行程泡湯,在異鄉發生這種事,真的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靈阿~~!!!!
出門在外,安全第一!!!
而且有執照的公司,在飛行的過程中也會比較平穩,不會忽高忽低,忽然撞山撞樹的,想想飛完後在地面頭暈發昏嘔吐之類的也是不值阿~!!!
說到這,此次本團搭乘熱氣球的費用是220USD,嗯…………..真的不便宜!!!!!!
所以搭乘前,還真的有團員試圖殺價,想當然的,一定是被當地的導遊唸了一頓。
不斷的再三交待,不要亂比價,便宜不一定好(無照公司),安全最重要,要相信雙方配合的公司,一定會選擇有執照,顧慮到大家安全的公司………….. murmur了好一會兒。
➢如何搭乘熱氣球
一般較有規模的熱氣球公司都有專車接送服務,只要事先告知所住的地點跟飯店或民宿名稱,車子會在天還沒亮前就到樓下等。
我們的車子是直接開到搭熱氣球的曠野,在曠野中先享用熱氣球公司準備的早餐及小點心。
聽說更大間的公司還有專屬的早餐區(室內),提供簡易的早餐及熱飲。
其實在寒風中,真的沒有什麼胃口,只想喝杯熱熱的咖啡足以。
這一片曠野中有好多熱氣球,光是這一區就約有10來顆了。
在清晨微透的亮光中,可以見到我們即將搭乘的熱氣球正在充氣中。
(是說,雄獅真的很有錢耶~連熱氣球都是自家的)
後方的熱氣球已經充飽氣體,準備點火升空拉~!!!
➢熱氣球的飛行原理
作為航空器的氣球可分為熱氣球和充氣氣球兩類。兩者原理相同,即使氣囊內的氣體密度小於氣囊外的空氣密度,藉此產生浮力;當浮力大於氣球及負載的物體兩者合起來之總重量時,氣球就可以向上飛行。
更仔細的來看,熱氣球是藉由:「調控熱氣球上的加熱器,以調整氣囊中的空氣溫度,從而達到控制氣球升降的目的。」
當氣囊內的空氣溫度愈高時,氣囊內氣體的密度就愈小,便能產生更大的向上浮力,讓熱氣球向上飛行;當氣囊內的空氣溫度漸漸降低時,氣囊內氣體的密度就漸漸變大,浮力漸漸變小,若浮力漸漸小於熱氣球及其上負載物的總重量時,滯留於空中的熱氣球,便會因所受的向下重力,漸漸大於向上的浮力,而緩緩降落。
飛行用的充氣氣球藉由調整氣囊內的外界空氣比例,改變氣囊內氣體密度,來控制氣球升降;必要的時候,還可採用拋棄壓艙物的方法,減輕氣球的載重,讓氣球獲得更多向上的力量,而不致下降。
(文/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喔喔喔~~~後方的熱氣球已經升空了阿))))))
我們的還在點火準備…………….等的讓人好焦急阿)))
熱氣球駕駛艙。
待工作人員調整好氣節閥,我們就可以準備升空,展開另人興奮的熱氣球之旅了。
‧★,:*:‧\( ̄▽ ̄)/‧:*‧°★*
➢為什麼要清晨飛行
搭乘熱氣球是項「看天吃飯」的活動,雖然都說卡帕多奇亞幾乎有300天都適合飛行,但可不是天天都成的了行的,還得碰碰運氣。
氣流、風向與大小等種種天氣因素隨時都影響著熱氣球的飛行,為了飛熱氣球,一般遊客最保守都會在卡帕多奇亞住上二日,為的就是萬一第一天天氣狀況不佳,還有第二天的機會。
熱氣球的最佳飛行時間是一天的清晨與傍晚,因為這個時候的氣流比較穩定,對於飛行相對比較安全。
若要看風景,傍晚天色可能又會太昏暗,故選擇清晨飛是最好的,而且日出時太陽金色的光芒又為這片迷幻大地更添風采。
我選擇在入冬前來土耳其,也是擔心土耳其入冬後會下雪,到時後要搭熱氣球就更要靠老天爺賞臉了。
在地面上看著這些在黎明中緩緩升空的熱氣球,好美阿~!!!
➢搭乘熱氣球要如何穿搭
搭熱氣球穿著越輕便越好,最好穿褲裝,不然爬進爬出的一定會曝光。
早晨的天氣偏涼,帶上防風的外套+圍巾+帽子,如果真的非常怕冷「洋蔥式」的穿搭法也不錯,如果天氣好,基本上升空後是可以看到日出的,太陽出來後就會溫暖多了。
(PS其實站在駕駛艙旁,火燄會把你烤的暖暖的,無需太多的衣物保暖,要擔心的只有清晨登上熱氣球前的寒冷)
此時天空已經出現魚肚白,熱氣球們不停的閃火光點亮天空,數不清的熱氣球前前後後飛了上去。
七彩繽紛的熱氣球映著白色的天空好壯觀。
終於輪到我們這一組升空了阿~~~~~超興奮的!!!!
看著地面上逐漸縮小的房子,頓時覺得很有趣,就像迷你火柴盒一樣可愛。
➢為什麼一定要在卡帕多奇亞搭熱氣球
大家都說:「來卡帕多奇亞不搭熱氣球就等於沒來過。」
「你不搭熱氣球,整個土耳其旅程會很空虛喔!!!」
喔~~~?? 真的嗎~~~??? 一開始我腦中是充滿問號及懷疑的。
- 價格不斐。
- 在台東搭熱氣球不也是一樣的嗎?(我都可以俯視大地阿~而且比較便宜阿~)
- 我有懼高症,會不會在上面亂尖叫,然後閉眼,什麼都沒看到??
結果搭乘後發現,無需擔心懼高症的問題,飛行員駕駛技術平穩,眺望遠方,跟本不覺得高。
況且卡帕多奇亞太美了,如此壯麗的景觀在別處是找不到的,美景只會讓人驚嘆,不會讓人尖叫阿~!!
難怪榮登搭乘熱氣球的三大聖地阿~~!!!
▍俯視奇幻的異星球世界
卡帕多奇亞百萬年來,因火山爆發、熔岩沉積、風化、沖刷,大自然從不吝惜在卡帕多奇亞施展其鬼斧神工的雕琢,如錐如柱如圓,如波浪如劍尖,如香菇如竹筍,所有能形容形狀的詞,都能在這裡用上。
除了地形的千變萬化,岩石本身顏色各異,淺紅、棕、灰、淺黃各具,旭日東昇與落日晚霞,又會幫潔白的石灰岩染上一層淺淺玫瑰色或金橘色,登高遠眺,甚美。
絕對是不虛此行,非常值得!!!
清晨搭乘熱氣球出發,在濛濛天色裡升空,看著陽光緩緩照亮大地,一輪日頭就嵌在遠方山頭,地面是一望無際的浩瀚壯麗,即可俯瞰整個葛拉梅,鴿子谷、劍谷、紅谷、玫瑰谷盡在眼前。
天空則滿是七彩繽紛的熱氣球,繽紛絢麗。
數百顆熱氣球齊飛,真的非常壯觀,若非親臨現場,真的難以感受那壯觀的景像。
正所謂,好的飛行員帶你看美景,壞的飛行員帶你撞山壁。
卡帕多奇亞許多奇岩怪石,還有以前為了躲避回教徒迫害時所開鑿的洞穴,人類無法攀上爬下的地方,飛行員都會帶你從天上一一觀看,有時會飛的非常近,讓你看的真切一點,此時技術的好壞就很重要了,是否能平穩的飛行,緩緩的靠近停留,而又不撞到山壁,再再都考驗著技術與飛行經驗。
遭糕一點的就控制不佳撞上去啦~!!!
輕則沒事,重則受傷,多划不來阿,所以有執照的熱氣球公司真的很重要!!!
往上飛越能夠看清幾千萬年來被大地侵蝕的崎嶇嶙峋的地面。
河谷、山丘、道路、田地通通在我們腳下了,縮小版的房屋、汽車像極了在小人國。(小巧可愛)
飛行員帶我們穿越百萬年前所沖刷出來的峽谷,航行在山谷中真的不深深佩服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隨著熱氣球越升越高,低頭俯望,下方超多熱氣球的,很壯觀阿~!!!
此時太陽漸漸從東方升起,金色的日光渲染在雲層上,好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飛行員為了讓大家都能看的到、拍的到美麗的日出,特別在原地360度慢慢轉一圈,超貼心。
繼續往峽谷的方向航行,想想若現在是在埃及,也能乘熱氣球在沙漠、綠洲上隨風而行,應該也頗為壯觀,有點像電影「神鬼奇航」的FU。
紅色的地貌,好似火星的領土。
繼續優雅的穿縮在峽谷間,欣賞卡帕多奇亞獨特的奇岩怪石,一路上飛行員不斷的向我們解說此地的地形地貌及現在經過那些區域,但我們真的都沒人在聽阿…………
大家都瘋狂的拿像機在拍照。
我發現飛行員每到一個特殊的地理景觀時,都會刻意放慢,然後繞一圈,讓我們能更仔細欣賞這片美麗的大地。
很快的奇幻熱氣球之旅要結束了,什麼也太快了吧~!!!!! 我真的意猶未盡阿~~~~!!!!
土耳其位於歐亞板塊交界處,地震和火山運動不斷。
數百萬年前位於卡帕多奇亞週遭的兩座火山 Erciyes、Hasan 爆發,最初噴出的火山灰在地表形成較鬆軟的的火山凝灰岩。之後又噴出形成較硬地質玄武岩的岩漿覆蓋在上頭,幾千萬年來的雨水、河流、風化、日曬的差異侵蝕,形成了如此特殊的地形。
今天的戶外地理教學,令人難忘。
➢熱氣球的飛行時間
在空中飛行的時間約60至90分鐘,飛行員會依氣候狀況做調整,我們這一組只飛了50分鐘,真心覺得不夠阿~~~!!!
「降落」是我覺得整趟飛行中最刺激、最配合所有工作人員的一個橋段,開始緩慢下降後,飛行員會用無線電連繫在地面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開著載有「拖板」的小拖車在地面追著熱氣球跑,然後停在一個預估降落的地方準備迎接熱氣球,當然下降的地方,全憑天候狀況而定。
等飛行員將熱氣球停穩在「拖板」上後,便將一整「籃」的人運往接駁車停留的停車場,完全不用下車走路,也蠻好的。
因為你會停在那兒?只有天知道,但通常不會離接駁車太近,走路可能會走到瘋!!!
從空中已經見到拖板車向熱氣球的方向駛來,飛行員會緩緩接近拖板車,將熱氣球的藤藍對準拖板,慢慢下降停妥。
這又是一項技術性的考驗了,目測拖板沒有比藤藍大多少,要一分不差的停穩在拖板上也是有難度的,不然一停歪,整「籃」的乘客就全翻了。
這是今天熱氣球的飛行員(Okan),人非常nice,駕駛技術也非常優良,航行途中很平穩沒有忽高忽低,任何搖晃感,降落時也沒有太大的震動,非常穩定。(讚~!!!!!)
Happy Landing~!!!!
降落後就開始收氣球啦,看著若大巨無霸的氣球消風,有一種莫名的快感耶~!!!
Happy Landing後當然就是開香檳慶祝啦~~~~!!!
後方是我們搭乘的熱氣球,由於熱氣球藤籃沒有門,因此在兩旁上有方形的踏階,進出都是踩著踏階爬進去的,所以女士們一定要穿褲裝才安全阿。
(PS開香檳慶祝是件開心事阿~~~左邊的小哥一臉嚴肅是怎樣??香檳打不開嗎?? )
從以前我就搞不懂,為什麼開個香檳就一定要噴泡泡勒???
(不幸的是,我。被。噴。到。啦~~~!!!!)
不過大夥很high就是了。
慶祝熱氣球之旅,圓滿達成。
大家開心的喝著香檳、吃著熱氣球公司提供的點心(蛋糕、巧克力),慶祝儀式結束後,還會頒發「熱氣球飛行證書」(Certificate of Flight),證書上記載了旅客姓名、搭乘日期、飛行員姓名,以茲證明你完成了熱氣球飛行。
整個就是浮誇阿~~~~又不是完成跳傘運動。
不過看著每個人臉上幸福又滿足的笑容就知道「熱氣球飛行證書」是一定要頒發的阿!!!
整個熱氣球行程結束後,也差不多8點多了,回飯店繼續吃「真正」的早餐,小睡一下補個眠,養足精神再前往下一站。 Go~go~!!
▍傳統手工地毯中心 (Yüksel Hali)
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原是中亞的遊牧民族,由於遷徙生活的需要,是歷史紀錄上最早使用地毯的民族,後來在大遷徙中,突厥人信奉了回教,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地毯逐漸融入土耳其人的生活,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一件精美的手工地毯也能彰顯一個人的身份地位。
後來,地毯編織的技術發展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蘇丹王皇宮的奢華生活更將編織地毯的技術發揚光大,特有的華麗風格與圖案,使土耳其地毯成為鄂圖曼土耳其皇室的富有的象徵。
(文/維基百科)
土耳其因氣候地理關係,除了盛產橄欖,還有放養許多的牛羊,因此除了皮革有名外,羊毛的品質也是出名的好。
我們都知道在手工地毯中以波斯地毯最出名,但土耳其、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也都生產手工地毯。
手工地毯從材質來說主要是:棉、羊毛、駝毛,絲,其中以絲質最貴。
地毯工廠的設立,不但保存了土耳其傳統的文化藝技不失傳外,還能讓農閒時期的婦女,打打零工兼差貼補家用。
一條好的手工編織地毯,依照圖案的複雜度及呎吋大小,小幅的3個月,大幅的6~12個月不等。
可謂是費時費力的大功程。
工廠中的女紅,為我們示範如何編織土耳其地毯,看著女紅的手快速來回穿動在絲線間,可別以為這跟織毛衣一樣輕鬆簡單哩!!!
一名好的地毯編織工,需要經過3~5年的訓練才能完全上手,完全是門大功夫。
解說員還特別講了,知道為什麼地毯編織工都是女人嗎??
因為女人的手指纖細,理線方便,男人的手太粗了,不行、不行~!!! 逗的大家哄堂大笑。
(地毯編織器及特殊剪刀)
(圖/維基百科)
地毯的價格除了取決於材質還有結數密度,就是一平方英寸有多少個結。
一般來說,每平方英寸(1英寸=2.54厘米)能達到300結,就是手感很好的絲毛混織地毯了。
有的絲毯能做到900到1000結,那就是非常稀有和昂貴的波斯地毯了。
土耳其的手工地毯,一般都是雙結,而波斯地毯是單結(伊朗靠近土耳其的地區也有用雙結法的),單結比雙結編織費時一倍,但更加緊實,也就更貴了。
現場的解說人員為我們講解早期抽取蠶絲的方法,可憐的蠶蛹還沒羽化就被煮了。
接下來就進入「地毯展示間」。(內部不能拍照)
先由一群年輕的帥氣的土耳其小伙子為大家送上蘋果茶。
(土耳其的蘋果茶真的非常好喝,若不是行李箱裝不下,我應該要扛一打回家的。)
邊喝茶的同時邊展示各式花色的土耳其手工地毯,有一般家用地毯、裝飾用的掛毯每一張地毯都各有特色,觸感也相當柔順,最特別的是雙色絲質掛毯,精緻到跟一幅美麗的油畫似的(當然會用畫框裱框),居家展示更顯氣派。
展示秀結束後,每個店員都走上前,向每組客人細細推銷(這群土耳其人的中文說的真的非常流利)。
(現場的感受真的壓力很大阿….)
憑良心說,手工地毯的品質真的很好,論花色、材質真的都沒話說,但價格就………$$$$$
但在產地買絕對比台灣便宜。
總之,我用尿遁法逃跑了,留下Mr.x在原地奮戰,回來後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一個土耳其人跟一個台灣人居然用「日語」聊天?? 多麼違合的畫面阿!!!!
原來Mr.x為了逃避「強迫購物的壓力」,跟對方說自己不會英文(阿不就店員剛好也不會說中文~!!!)
然後店員問,那你會日語嗎??
會一點點!!!
所以就用日語聊起來了。 (傻眼!!!!!)
反正就先表明沒有購買需求後,這兩人就在「開槓」。
這時我才知道,土耳其為了迎接各國不同的觀光客,每個人都在語言上下過苦功,一個人最少會3~4種語言,會越多語言的人,基本上就能賺到越多的錢。
英語、日語、韓語、漢語、德語、俄羅斯語……等等,跟本就是全方位嘛~~~~~~
這個語言不通沒關係,我換個語言跟你說……..真的是太厲害了。
不過台灣潮溼悶熱,用地毯容易滋生塵螨,保養也不易,我們整團都沒人買 ,只有人買了幾件裝飾的墊子。
高檔次的地毯就留給陸客購買吧!!! 北方天氣乾冷,用地毯最合適不過了。
〒 3. Organize Sanayi Bölgesi 83322 Nolu Cd. No:8 Baspinar - Gaziantep / TURKEY
☎ +90 342 337 82 74 (3 line)
▍發現不同的卡帕多其亞
(圖/google)
來卡帕多其亞除了搭熱氣球欣賞狀麗的大自然景色外,怎能不親自在地面上欣賞這些百萬年前沖刷出來的奇特地形。
卡帕多其亞的旅行社將當地規劃出四種不同的旅遊方式,分別以紅、黃、藍、綠四種顏色來區分。
其中以綠線、紅線為最多人參加的路線。
西南方的綠線全長160公里,主要參觀哥樂美以南的景點,包含地下城市和厄赫拉峽谷健行,綠線主要是行駛在公路上,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也較遠。
紅線則是穿梭在峽谷之間,可以近距離的看到各式各樣的山谷地形風貌與奇岩怪石。
由於我們是跟團,去那一條路線也沒差(全憑導遊安排),所以紅線的景點去一點,綠線的景點也去一點。
好吧~!!! 知名的、該去的景點都去了也算是平衡了。
▍凱馬克利地下城市(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綠線
由火山熔岩凝固沉積而成的卡帕多奇亞,奇形怪狀的岩石綿延千里,寸草難生,看似杳無人煙,其實,在這片荒涼沉寂的山谷、石林底下,是另一個生生不息的世界。
迄今為止,在卡帕多奇亞已經發現的地下城多達36座,其中凱馬克利地下城市是最大的。這裡千奇百怪的地貌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屬於人類的國土,於是人們又賦予它另外一個名字「精靈的世界」。
(圖/google)
凱馬克利地下城市距離內夫謝希爾南方月19公里,這個地區形獨特的地貌,也給他們帶來一種奇怪的岩石層。
看起來很軟,可以用鏟子挖洞,但是挖開後,風乾後,就比岩石還結實,據說最早可能是弗里吉亞人在較柔軟的凝灰岩上先開鑿出簡單的洞穴,而後來為了躲避戰爭的基督徒,發現了此地,又繼續開挖、建造。
在西元1世紀到4世紀,當時的基督徒被羅馬政權迫害,下場往往是被扔進鬥獸場供獅虎飽腹,而後又有拜占廷帝國早期的宗教迫害和後來的阿拉伯人入侵,虔誠的基督徒逃難到卡帕多奇亞,鑿出數不清的岩窟教堂與四通八達的地下城市,在這個荒蕪地表下,打造出可讓他們繼續堅定信仰的空間。
之後在西元5世紀~10世紀間逐步擴大,最後形成這個龐大的地下城市。
(圖/google)
凱馬克利地下城市其實是個多功能的地下生活空間,在地底隔出廚房、臥室、酒窖、教堂還有畜養生畜的地方,這座40米深的八層地下城市,一共8層,目前只開放5層,據說當時可容納一萬人居住,可謂是座超大型的避難所。
另外,當時的人還發明了巨型石頭控制的大門,用滾軸開關,危急時刻可以將隧道完全封閉阻擋外面追捕的敵人,基督教在這裡得到了保存和延續。
地下城的入口很隱蔽,走入盤旋的石梯後就進入了只可勉強供一人通過的窄道,通道時寬時窄,大部分時間只能彎著腰或蹲著前進。
由於地下城市是由一個個迷宮般的房間相互連接,為了讓遊客可以更容易分辨出進出的方向,都會有箭頭指示,基本上按照箭頭的指示可以環繞一圈,如果不幸與隊友走散,也不怕走不出這座地下迷宮。
(這裡光是入口就有好幾個,然而「盜墓筆記」看太多的我,不禁幻想是否入口也會設陷井
「假入口」??!!)
從這裡開始就要進入,地底世界了。
地下城市的通道很窄,大多數的通道都要彎腰半蹲通過,所以膝蓋不好的人要慎入。
雖然是地下好幾層的空間,空氣卻沒有想像中差,地下城所設計的通風還是很不錯的,垂直而建的通氣孔深達70-80公尺,讓人不得不佩服先祖們的智慧。
雖說空氣不差,但也沒有地面上的空氣來的「新鮮」,就是讓人呼吸不覺得窒息跟悶而已。
岩洞中還是飄散著石灰岩粉塵的味道,呼吸道容易過敏的人戴上口罩會安全些。
我才遊歷了1個多小時,就覺得有點不舒服,更何況當年這些基督徒要在這裡長年生活呢!!!
讓人不得不厭惡宗教與政治上的迫害,同時也既同情又欽佩當年為了堅守信仰的基督徒。
地下城市是由一個個多孔的房間相互連接,如巨型迷宮般一直蔓延至地心深處。
走進地下城市,就彷彿進入了一個多孔複雜的巨型乾酪,到處都是洞,房間之間有很多的「窗戶」,小路繞來繞去,上上下下的路有好幾層。
說真的上上下下、下下上上,爬來爬去,實在不適合我這個路癡。
地下城市-客廳。
地下城市-教堂。
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是當年基督徒虔誠信仰之所在。
我很慶幸自己有戴帽子進去,不然這高高低低的洞穴,常常讓我為了拍照不注意前方的高低,一股腦的撞上,還好先撞到的都是帽子,不是我的腦袋,不然出去都撞暈了。
地下城市-酒窖。
地下城市終年維持著13-16度的恆溫,這種溫度最適合收藏釀酒了。
附近還有許多這樣的小洞及有柵欄的小洞穴,是當年用來畜養生畜及儲存物品的地方。
地下城市-石門。
這個機關處應該是當年要將追兵抵禦在外的裝置。
地下城市-通道。
穿梭於各區所經之通道,窄小漫長的小路。
這些一圈一圈的小孔洞,就是維持地下通風良好的通風口。
親眼所見,真的蠻神奇的。
這間有圓桌的地方,我臆測應該是間會議室之類用途的地方吧~!!
其實在地下城市穿梭久了,也覺得蠻有趣的,如果是小孩子應該很愛這種錯綜複雜的迷宮吧~!!!
感覺有點像是在玩「地心冒險」。
但當年真正生活在此處的基督教徒可就沒有這麼愜意的想法了!!!!
這塊圓石是當時人們碾磨食物的石磨。
回頭一看,這些彎延的曲道,每一盞小燈旁都連結著通往某一處的通道,錯綜複雜,若非熟知此地之人是出不去的,所以躲避敵人是最安全不過了。
順著此路走,很快的就回到地面上了。
親自到地下城市裡走一回,讓我深感佩服當時的人們鑿城時是如何縝密思考、精準設計(通風、儲糧、用水、飼養生畜還有禦敵),地下城市的設計者應該堪稱為當代最偉大的「建築師」,還有他們為了堅定的信仰,甘願穴居於地底下長達數十年,甚至是一生一世,這些種種的感動,都不禁讓人在走出地下城後仍難以忘懷。
凱馬克利地下城市(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時間:08:00~18:30
※門票:25里拉
〒 Kaymaklı Underground City, Route D765, Nevşehir, Turkey (內夫謝希爾以南20公里處)
▍交通:從內夫謝希爾搭乘公共小巴半個小時就能到
▍卡帕多奇亞岩洞餐廳 (Evranos Restaurant)
在攀上爬下後,肚子早已餓到不行,今天中午在岩洞餐廳享用土耳其當地特色窯甕風味料理。
大廳中有許多圖案豐富的壁畫及頗具寓意的裝飾掛畫,通過長廊即抵達岩洞餐廳的內部。
一進入岩洞餐廳內部,映入眼簾的是高挑寬廣的洞穴,中間是圓型的舞池,餐桌則一區一區四散開來。
每一區都有8張桌子,一桌可容納6個人,這間餐廳在晚上會有表演,一階一階的往上排列是為了方便遊客用餐兼看秀。
(不過,坐在後方的人是完全看不到吧~!!)
各區上方的牆上有許多歌舞彩繪,象徵了夜晚的歡樂氣氛。
土耳其窯甕料理源自於紅河,紅河是土耳其境內最長的河流,就在餐廳的不遠處,車程約10分鐘的距離,紅河流經的區域是當地最熱鬧繁華的地方,(如果沒有經過這一區,我還真以為卡帕多奇亞跟乾燥荒蕪的沙漠一樣)。
早年農耕時期再加上沙漠地帶農作的季節有限,沒辦法務農時就做陶器,由於紅河的土壤富含鐵質,很適合用來做陶器,陶器也因含鐵而呈現紅磚色,因為大量製作陶器,而發展出此地獨有的料理。
窯甕料理就是將食材放入陶器中,放入窯中燒烤加熱,等要吃的時後再敲破窯甕,倒出美味的食物,窯甕內通常都裝牛肉或雞肉及些許的蔬菜,悶燒燉煮出來的肉質特別軟嫩,香氣十足。
配上用奶油炒過的米飯,更讓人食指大動。
牧羊人沙拉、濃湯、麵包、窯甕燉肉飯、奶酪,簡單又滿足的一餐。
不過燉肉蠻鹹的就是了,非常下飯阿…….))))
卡帕多奇亞岩洞餐廳 (Evranos Restaurant)
※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上午9:00 - 下午10:30
星期六~星期日 上午9:00 - 下午11:00
〒 Orta Mah. No: 88 | Tas Kopru Karsisi, Avanos 50500, Turkey
☎ +90 384 511 37 50
未完待續…………
2017。▍土耳其 ▍Day-6 一生必訪的魔幻異星球-卡帕多其亞 (Cappadocia) (下)